久久久久久久97,色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網站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結構工程
巖土與基礎
建筑材料
建筑節能與設備
建筑規劃
市政路橋
環保工程

葉健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系建筑材料結構與性能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福建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協會理事長,福建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建設工程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筑結構、抗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第八屆理事,福建省青年科學家聯誼會常務理事;獲第七屆福建省青年科技獎。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檢測鑒定、建筑抗震、建筑工程結構應用技術的研究。主持了《大懸臂高強預應力配筋特殊結構設計施工應用技術》《福建省現代高效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等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建設部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承擔了國家行業標準《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混凝土中鋼筋的檢測技術規程》以及7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近年,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參與了《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新技術》《建筑工程檢測技術手冊》《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手冊》等論著與實用手冊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夏堅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199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同濟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2015年畢業于福州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英國皇家特許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抗震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質量分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結構委員會常務委員。

多年來致力于結構抗震、結構評估、結構檢測及特種結構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工作。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研究,其中“福建地區砌體結構后續使用年限內抗震性能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獲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臺風地區既有輕鋼結構廠房結構安全性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獲2012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綜合控制技術”獲2011年度福建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一)。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參加了多部省內檢測技術標準的制訂,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回彈法檢測砌體中普通粘土磚抗壓強度技術規程》《貫入法檢測砂漿強度技術規程》等。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EI收錄6篇,代表作有《雙層鋼箱-混凝土組合墩雙向地震損傷模型研究》《雙層鋼箱-混凝土組合墩雙向擬動力試驗研究》《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Double-ski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ox Piers -- PartI:Bidirectional Qusi-static Test》《PartII:Numerical Simulation》《剛性鋼框架焊接梁柱連接的損傷累積破壞機理》《超長混凝土屋蓋設計分析》《福建地區超長混凝土結構實體計算溫差取值探討》等。




陳華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本科及研究生畢業于同濟大學工程機械專業,工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探傷師、公路水運檢測工程師。福建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協會檢測鑒定分會會長,福建省建筑業協會金屬結構與建材分會會長,福建省計量測試學會建設與交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檢測鑒定、鋼結構、預應力結構應用技術的研究。主持完成省標《建筑用薄鋼板焊縫超聲檢測及質量分級法》和《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為主完成的《預應力錨夾具及鋼網架組裝件檢驗裝置的研制及應用》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參與的《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綜合控制技術》獲省住建廳科學技術二等獎;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鋼結構薄板焊縫超聲波探傷的研究》《龍巖市會展中心鋼大梁液壓同步提升與高空平移技術》等多篇學術論文,參與了《福建省建設工程文件管理規程(施工分冊)》等實用手冊的撰寫工作;為主研發的《一種可拆裝式盾構管片抗彎性能試驗機》獲實用新型專利;作為《閩江杯》優質工程獎技術專家參與了福州螺洲大橋多項省重點工程的評審工作。




彭伙水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建筑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結構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福建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專家委員會、福建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專家委員會、福建省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家委員會、福建省勘察設計協會結構與抗震專家委員會、福建省勘察設計施工圖審查專家委員會、福建省建筑邊坡與深基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施工圖審查工作,并積極參與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的2008年福建省科技重點項目“風荷載關鍵技術研究”及配套的《福建省建筑結構風壓規程》為福建省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依據,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主持或參與編制了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鋼-混凝土混合剛(排)架單層房屋結構技術規程》《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技術規程》《可控剛度樁筏基礎技術規程》等規程,共發表學術論文13篇。

張文耀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1999年獲福州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建設工程無損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筑結構抗震學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建筑業協會金屬結構與建材分會理事、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鑒定與加固分會副會長、福建省建筑業工程師協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建筑工程技術的開發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現主要從事,建筑結構工程及市政橋梁的檢測鑒定與評估工作。主持完成《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等多項科技項目研究及地方標準編制工作;承擔完成《預應力工程成套檢測技術的研究與實踐》《臺風地區既有輕鋼結構廠房結構安全性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綜合控制技術》等多項科技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研究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

林振中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總經理,福建省建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筑結構專業,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長期從事建筑結構工程的研究開發及技術管理工作,近年來研究領域包括:城市更新改造一體化工程、既有建筑結構加固改造工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工程。為主承擔多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綜合控制技術》獲福建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無粘結預應力筋生產工藝》《預應力錨夾具及鋼網架組裝件檢驗裝置的研制和應用》《福建地區砌體結構后續使用年限內抗震性能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胡賢忠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結構)兼工程建設事業部總工程師

畢業于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福建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協會副會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常務副會長。

長期致力于結構工程的設計、咨詢及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設計多個重大重點超限工程項目,如“中旅城二期”(住宅南北樓、辦公樓)項目、“南平大劇院”項目、“福州總醫院病房大樓”項目(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病房大樓新建工程)、“東二環泰禾城市廣場四期”項目、“東二環泰禾城市廣場東區B地塊1#樓”項目、“福建會堂”項目等,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2項,全國及福建省優秀勘察設計獎5項。參與《福建省城鎮既有建筑防震減災現狀分析與抗震性能提升研究》《帶拓撲蓋板的腹板開孔型連接節點的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綠色低碳型全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研發》等科研課題5項;參與了省地方標準《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技術規程》《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技術規程》等多項,發表了8余篇學術論文,授權專利1項。

陳學秉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副秘書長

畢業于同濟大學工民建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副會長,福建省勘察設計協會常務理事,福州市工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

長期致力于結構工程設計研究工作,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在高層建筑結構工程、建筑抗震、軟土地基、高層建筑加固、高位轉換、大跨度結構工程等領域均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作為結構專業設計負責人及審核人主持80余項大中型項目的設計,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全國優秀工程設計獎、全省優秀工程設計獎等20多個獎項;在國家CN刊物《福建建筑》和《福建建設科技》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參與了6項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技術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檢測技術標準》《混凝土結構房屋裂縫檢測技術標準》《植生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輕集料混凝土多孔磚應用技術標準》《地下工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應用技術標準》的編制,以及1項《一種用于地下建筑工程的盲溝設計方法》的授權發明。

吳小波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全質量辦公室主任

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檢測鑒定、工程振動測試應用技術的研究。主持了《不同震源引起的地震動及建筑結構振動反應的測試與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華夏建設科技三等獎1項;承擔了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以及《建筑結構動力特性及動力響應檢測技術規程》等3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獲得專利授權4件,近年,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張天宇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顧問總工,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東南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7月至今,在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作。歷任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泉州地區副主任,巖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建筑設計所所長,結構加固研究所所長,文物保護與建筑改造研究所所長,院專業總工,院技術開發部常務副總經理等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物鑒定與加固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福建省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鑒定與加固分會會長。

長期致力于建筑物鑒定與加固、建筑物整體移位、古建筑及傳統建筑修復保護等方面的研究。首創液壓式千斤頂加組合式軌道的建筑物遠距離整體移位技術,主編國家級工法《建筑物整體移位施工工法》YJGF42-98,主持完成《建筑物(群)遠距離多向整體移位技術》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重點科研項目《建筑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參與完成科研項目《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玻璃鋼表面包裹加固法》,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作為主要起草人完成的國家相關規范標準:《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13)《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JGJ123-2012)《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TB55021-2021)等三項,完成省地方標準《福建省石砌體結構加固技術規程》(DBJ/T 13-264-2017)、《既有建筑安全評估與技術規程》(DB/TB-292-2018)等四項。以及多項國家或行業規范標準的審查。




甘為民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結構研究二所所長

畢業于鄭州工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2002年獲同濟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分會常務委員。

長期致力于預應力工程技術及特種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主持及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和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工作,其中參與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的子專項小康住宅建筑結構體系成套技術指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主持及承擔的福建省重點科研項目《無粘結預應力砼工程應用成套技術》《大開間靈活隔斷住宅結構體系》《大板-邊框、大板-框筒結構受力性能研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關鍵技術研究》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省建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主持編制福建省地方標準《混凝土結構后張預應力施工技術規程》及國家級與省級工法各一部。近年來,在核心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近十篇。



李梁峰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文物保護與環境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畢業于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結構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物鑒定與加固專業委員會福建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鑒定與加固分會委員。

長期致力于建筑結構加固、建筑物整體移位、糾偏等特種工程技術的研發,以及福建省地方特色古建筑、近現代建筑保護加固技術的研究。主持或為主承擔完成省住建廳科技計劃項目《福建省地方特色古建筑保護加固關鍵技術研究》、省交通廳科技計劃項目《震損鋼筋混凝土剛架拱橋加固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省科技重點項目《建筑結構修復加固成套技術》,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土木建筑學會建設科學技術獎(應用成果類)二等獎1項。承擔了《福建省石砌體結構加固技術規程》《福建省典型古建灰塑彩繪圖集(一)》等4項福建省地方標準,以及《福建省農房屋頂平改坡設計建造一體化導則》《福建省既有農房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導則》等多項省級技術導則的編制工作;取得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適用于有限空間的小型引孔設備”等共3項專利。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十篇;參與了《房屋建筑抗震抗震加固案例集》等論著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傅友東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結構研究一所總工程師

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筑結構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級注冊建造師、注冊咨詢工程師。

長期從事結構加固改造、抗震減災、預應力等特種工程的設計及研究,為“城市更新行動”(老舊小區升級及歷史風貌建筑維護等)提供結構專項技術咨詢服務,解決工程結構疑難問題,參與福建省的抗震減災、事故處理、校安工程加固等任務,專業能力突出,工程經驗豐富;致力于結構加固改造技術的應用實踐,參與相關領域的科研活動,主要成果包括:主持編制福建省地方標準《鋼絲繩網片面層加固技術施工及驗收規程》,為主承擔省住建廳《福建省房屋建筑結構檢定鑒定加固技術地方標準體系研究》的結構加固體系研究工作,為主承擔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既有建筑地下空間加固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參與省地方標準《福建省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應用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主要論著有:《組合減震技術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工程中的應用與研究》《逆作法中間支撐柱的梁柱節點連接方法綜述》等。

商昊江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事業部結構研究一所副所長

工學博士,畢業于福州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建筑結構設計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結構分會副秘書長。2013年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評選中獲得建筑結構專業設計三等獎。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加固改造、建筑抗震與減隔震、大跨度預應力建筑工程結構應用技術,擅于靈活合理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復雜的結構工程難題,在福州人民會堂加固改造、福建省廣電大樓及萬達廣場等項目中巧妙地運用相關理論及技術解決了抗震性能提升、結構超長及超大跨度等工程難點。作為參與者完成了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工程若干關鍵結構技術研究》、省住建廳《福建省城鎮既有建筑防震減災現狀分析與抗震性能提升研究》等課題,已完成《燒結煤矸石實心磚和燒結煤矸石多孔磚(砌塊)應用技術標準》(DBJ/T 13-195-2022)、《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標準》(DBJ/T 132-71-2021)、《混凝土結構房屋裂縫檢測技術標準》(DBJ/T13-381-2021)、《鋼絲繩網片面層加固技術施工及驗收規程》(DBJ/T 13-307-2019)等的編制,作為主要研究人正在進行《房屋修繕工程技術應用驗收標準》《福建省綜合管廊工程檢測技術規程》等標準的研究與編制。近年,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張力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結構檢測所所長

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土建結構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社會工學專攻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檢測鑒定、抗震鑒定、司法鑒定等工程技術服務工作及技術研究工作。承擔完成了《臺風地區既有輕鋼結構廠房結構安全性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福建地區砌體結構后續使用年限內抗震性能鑒定及加固技術研究》等三項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承擔完成了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剪壓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燒結煤矸石多孔磚(砌塊)應用技術規程》等7部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發表了《基于差異演化的砌體結構動力檢測》《中日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鑒定標準對比分析》等8篇學術論文。

劉祥民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鋼結構檢驗檢測所所長

2004年于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11年獲福州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正高級工程師,高級無損檢測師。中國鋼結構協會焊接與連接分會副秘書長、福建省建筑業協會金屬結構與材料分會副秘書長、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質量安全檢測鑒定委員會專家、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建設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論證專家庫成員。

長期從事鋼結構工程(房屋建筑、橋梁、船舶、管道等)、預應力工程、市政管道等試驗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主持完成千余項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工作,涉及鋼結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結構的工程質量評價;主編完成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網架工程質量檢驗及驗收技術規程》《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DBJ/T13-72-2019)、參編完成《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技術、檢測等級和評定》《鋼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2項國家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10余項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及3項國家協會標準的編制工作;承擔省內行業技術咨詢工作和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技術培訓工作。

浦滬軍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可靠性鑒定所所長

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長期致力于工程結構可靠性檢測鑒定、抗震鑒定、工程結構加固應用技術的研究。承擔了省科技廳重點科研項目《建筑物安全與抗震鑒定及其加固效果檢驗的應用技術》《福建省鎮(鄉)村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鑒定及加固處理技術研究》及其他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4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承擔了《雷達法檢測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技術規程》《建筑結構動力特性及動力響應檢測技術規程》等4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承擔了砌體結構、木結構等結構快速檢測抗震鑒定軟件的開發編制工作;獲得相關檢測技術設備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項,近年來,在核心期刊、省際以上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林建京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驗檢測事業部總工辦主任、副總工程師

1996年于同濟大學工民建專業本科畢業,2008年獲福州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中國建筑學會工程診治與運維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風險分會理事、福建省房屋安全鑒定專家等。

長期從事建筑工程檢驗檢測技術服務與相關應用技術研究。主持完成600余項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工作,涉及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和木結構的工程質量評價、可靠性鑒定、抗震鑒定、司法鑒定以及工程事故調查;主、參編完成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國家協會標準8項,協助主管部門編制全省房屋安全隱患排查表、農房簡易鑒定與加固技術要點及相關技術培訓工作,相關研究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在《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等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陳松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結構檢測所主任工程師

又名陳忠飚,畢業于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與性能專業,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檢測與試驗專業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技術的研究,參與了《聲波透射法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現代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工程技術》《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等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以及源昌杯建設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承擔或參與了國家標準《鉆芯檢測離心高強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行業標準《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以及《回彈法檢測高強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福建省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標準》等多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修訂工作,獲得《一種可提高率定準確度的回彈儀》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近年來,在《混凝土》《工程質量》《福建建筑》《福建建設科技》等核心期刊或行業內有影響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參與了《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手冊》《建筑工程檢測技術》等論著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

張偉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結構檢測所副所長,韌性城市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風工程)專業,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為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的研究生企業導師或實踐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檢測鑒定及健康監測,負責或參與各類省部級課題10項,其中《大型公共建筑的結構安全監測與評估關鍵技術及應用》《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均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現主持福建省科技廳引導性(重點)項目一項。參與編制國家行業標準《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以及《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福建省地方標準 3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已獲專利授權3項。

楊偉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韌性城市研發中心副主任

博士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福州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文物建筑安全檢測鑒定與抗震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檢測鑒定加固改造分會委員,福建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協會檢測鑒定分會監測專委會主任,福建省房屋安全鑒定專家庫專家,福建省軌道交通專家庫專家,福建省土建專業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委庫專家,福建省綜合性評標專家庫專家等社會兼職。

長期致力于工程結構檢測鑒定、抗震(減隔震)設計分析、結構健康監測及工程結構應用技術研究。為主承擔了《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福建地區房屋災后應急鑒定方法研究》等多項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主持或為主承擔了10部國家行業標準、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編制工作;以通訊作者撰寫的論文《Cluster analysis of stress corrosion mechanisms for steel wires used in bridge cables through acoustic emiss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被該領域國際頂級期刊《ULTRASONICS》(ISSN:0041-624X)收錄并刊登;以第一發明人研發的國家發明專利“主被動波導監測橋梁拉吊索損傷傳感裝置及其監測方法”,以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等專家鑒定結論為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出版著作1部,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SCI、EI收錄6篇,ISTP檢索3篇,中文核心10篇,獲得授權(發明/實用新型)專利6件,軟件著作權2項。


葉增平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可靠性鑒定所副所長

畢業于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

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程檢測鑒定、建筑抗震研究及技術咨詢服務。主持或承擔福建省地方標準《里氏硬度法現場檢測建筑鋼結構鋼材抗拉強度技術規程》等4部;承擔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福建省鎮(鄉)村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鑒定及加固處理技術研究》1項;承擔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輕型鋼結構住宅關鍵技術研究》《工業化墻板結構體系研究與工程應用》2項;擁有《磚砌體結構抗震性能缺陷快速鑒定軟件》等軟件著作權2項;在《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

陳克用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結構專業總工程師

土木結構正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委員、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利用分會理事,擁有20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來,深耕于建筑結構設計及分析,在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結構抗震、既有建筑加固和裝配式結構鄰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參與并主導了眾多大型公共建筑項目的結構設計工作,以其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業界的好評。

在科研方面,主編和參編省地方標準6部,編制地方標準圖2部,作為第一發明人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1項,并發表高質量論文10篇,所負責結構設計工程獲國家級和省級優秀勘察設計獎9項。為土木工程結構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學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振建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顧問總工

1985年畢業于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巖土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排水與加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巖土與隧道工程分會會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會長。

長期堅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線,針對省內工程建設中關鍵技術和難點問題,積極研發新技術、新方法,在既有建筑地基托換加固、邊坡工程、基坑工程和工程降水控制等方面,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獲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獎18項。提出的既有建筑地基部分托換設計計算方法、基坑工程降水控制方法、建筑物糾傾控制方法、高壓水高壓空氣聯合清洗大直徑樁下臥軟弱層置換注漿加固等技術在工程中應用取得顯著效果,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我省《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范》《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主要起草人,是福建省巖土工程學科帶頭人,培養了大批青年科技學術人才。

施峰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測事業部總工程師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第六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訪問學者。住建部建筑地基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理事、中國標準化協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化協會檢測與試驗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業協會深基礎與地下空間工程分會委員、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副會長、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協會會員等。

長期致力于巖土及地下工程學科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主持承擔多項省部級科技項目課題研究,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科技獎6項,主參編行業標準11本,主參編省級標準16本,主參編協會標準28本,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參加編寫或主審10余本學術工具書,獲國家專利授權6項。

方家強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巖土專業總工程師

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建筑結構專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于福州大學水工結構專業、獲碩士學位,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副會長。

長期致力于巖土工程基坑支護、邊坡工程的研究、開發及應用。承擔福建省建設廳科研項目《新型組合支護結構及基坑降水的應用研究》課題研究,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攪拌樁重力式擋墻與墻后注漿減壓平臺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參加福建省重點科研項目《多功能組合攪拌樁機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課題研究,主要承擔了多軸高壓旋噴及攪拌組合技術的研究,使注漿壓力可根據土層情況進行調整(3~10MPa),同時滿足攪拌及旋噴所需的壓力,該課題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參加福建省重點科研項目《堤基岸坡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課題研究。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多功能攪拌機的研制和樹根樁與模袋聯合應用的邊坡加固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許國平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科技與發展部主任

本科畢業于華僑大學土木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2004年獲同濟大學巖土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地基基礎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工程建設科學技術與標準化協會會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常務委員,福建省政府質量獎評審員,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福建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

長期致力于地基基礎檢測、樁基荷載傳遞試驗、深基坑及邊坡設計監測、新型樁基開發、軟土地基處理、隧道與軌道交通工程檢測監測等方面研究工作。主編了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檢測技術標準》(DBJ/T13-146-2021)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混凝土板樁支護技術規程》(T/CECS 794-2021),為主編制了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JGJ340-2015),主要完成了省科技重點項目課題《螺旋沉管灌注樁的開發研究》《數字化樁基專家系統研究》、省建設系統科技項目課題《PHC樁的荷載傳遞特性和工程設計參數取值的研究》《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在偏心荷載作用下的分析》《基樁豎向承載力自平衡法測試技術的應用研究》等,為主編制了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基樁豎向承載力自平衡法靜載試驗技術規程》(DBJ/T13-183-2014)、《福建省磁測井法測試基樁鋼筋籠長度技術規程》(DBJ/T13-235-2016)、《地鐵基坑工程技術規范》(DBJ/T 13-283-2018)、《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可靠性鑒定標準》(DBJ/T 13-382-2021)等,主要參與編制國家全文強制性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03-2021),參與編制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既有建筑地下空間加固技術規程》等。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省標準貢獻獎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省建設科技技術獎三等獎1項,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泉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巖土工程學報》《建筑結構》《工程勘察》《河海大學學報》《公路》等國內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16篇。

梁曦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驗檢測事業部總經理、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工程系巖土工程專業,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一級注冊建造師,交通部公路工程、水運工程檢測工程師;國家及福建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中國土木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理事、樁基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州市建設工程檢測行業協會秘書長;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專家、福建省評標專家、福建省工信廳專家、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技術專家等。

長期致力于土木工程領域的檢測監測、檢驗鑒定、評估咨詢、加固補強等工作。主持了《嵌巖灌注樁質量評估與加固技術研究》《軟土地區擠土效應引起的浮樁問題及自由落錘復打加固法研究》等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作為第1發明人的授權發明專利有《 一種浮樁補強的方法》《一種傾斜管樁的承載力檢查評估方法》《嵌巖樁的承載力檢查評估方法》等。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承擔了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既有建筑地基可靠性鑒定標準》以及主持和為主承擔了《基樁豎向承載力自平衡法靜載試驗技術規程》等多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的編制工作;近年在核心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趙劍豪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本科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2003年獲同濟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巖土)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巖土與隧道工程分會秘書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標準化協會巖土與地下工程專業主任委員。

長期致力于結構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的設計、技術開發與研究工作。主持或為主承擔了《福州八中大面積屋頂運動場預應力屋頂溫度效應研究》《新型組合支護結構及基坑降水的應用研究》等多項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部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承擔了國家行業協會標準《既有建筑地下空間加固技術規程》《地下連續墻施工規程》,主、參編了《非開挖頂管技術規程》《既有邊坡工程鑒定與加固技術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技術標準》等多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獲省部級優秀設計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近年,在核心期刊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了《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深基坑支護技術指南》等多部專著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李志偉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部(安全質量辦公室)主任、工程建設事業部巖土工程設計咨詢所所長

畢業于天津大學巖土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百千萬人才省級人選,福建省高層次人才(C類),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福州大學、華僑大學校外合作導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秘書長,中國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樁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

長期致力于巖土與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咨詢及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了《軟土地基條件下高壓旋噴注漿對偏位橋梁樁基的糾偏機理研究》《福州地鐵一號線樹兜站—屏山站區間盾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變形規律及控制研究》等省重點及基金項目10余項,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福建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6項,全國及福建省優秀勘察設計獎10項;參與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標準《市政工程基坑設計標準》、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規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標準》、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技術標準》《地鐵基坑工程技術規程》等編制工作,授權專利10余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參與了《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第二版)、《深基坑工程:設計理論及工程應用》等論著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張升鋒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工程勘察所所長、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畢業于福州大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長期致力于巖土工程勘察、地質災害勘查和評估鑒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在攻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難題、突破技術瓶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成功主持或核心參與完成了超過500項涵蓋工民建、市政道路、橋梁、邊坡等領域的勘察、設計及原位測試項目,近30項福建省重點建設工程的勘察工作,其中福州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南街項目--地下空間改造基坑支護工程(含一、二、三期)獲行業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和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晉安區益鳳村渣土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一期項目獲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福州北站南廣場綜合交通樞紐工程西樓、帝景苑(一期)基坑支護工程、江與城花園一區(勘察)獲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璀璨濱江(勘察)、福州中海萬錦花園項目(勘察)、“世歐·王莊城”安置房B地塊勘察項目獲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三等獎。參與完成了《福州地鐵一號線樹兜站—屏山站區間盾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變形規律及控制研究》、《臺風暴雨區建筑棄土消納場致災機理與應對措施研究》《軟土地區深基坑開挖對臨近建筑物的影響研究》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工程地質與地基基礎安全研究》的課題研究工作;同時,作為編制組主要成員,參與完成福建省標《巖土工程勘察標準》《巖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技術規程》《水平定向鉆進管線鋪設工程技術規程》和《城市軌道交通隧道工程監測規程》等規范編制工作;參與研發“真空預壓向下排水加固軟土地基法”發明專利;先后在《中南大學學報》《福建建設科技》《福建建筑》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論文。

楊建學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工程監測所所長,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副秘書長

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巖土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于福州大學巖土工程專業,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巖土與基礎工程分會副秘書長。

長期致力于基坑、邊坡、地基處理工程設計、巖土工程監測等生產及研究工作。參與《福州地鐵一號線樹兜站--屏山站區間盾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變形規律及控制研究》《軟土地基條件下高壓旋噴注漿對偏位橋梁樁基的糾偏機理研究》等5項福建省科技重點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市政工程基坑設計技術標準》《地鐵基坑工程技術規程》等6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參與了《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第二版)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楊岳峰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巖土工程設計咨詢所副總工程師

博士,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工程專業,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基坑、邊坡、地基處理等巖土相關的設計、咨詢工作。主持《既有建筑邊坡安全性鑒定評估與加固成套技術研究》《高填方不良地質作用下的山地建筑傾斜原因分析與防治技術》《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建設局工程地質與地基基礎安全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參與編寫專著《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福州地鐵軌道交通逆作法施工技術指南》《Advances in Rock Dynamics and Applications》三部,參與完成福建省地方標準《非開挖頂管技術規程》(DBJ/T 13-309-2019)、《剛性樁樁網路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DBJ/T 13-221-2015)兩項,正在編寫的福建省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降排水技術標準》《福建省軌道交通蓋挖法技術標準》《既有邊坡工程鑒定與加固技術標準》《古建筑監測技術標準》《基坑工程滲漏治理技術標準》5項。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受理發明專利2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項目經理等榮譽稱號。其中參加設計的“福州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南街項目”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2021年度工程勘察三等獎。已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6篇,并于2018年被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科技廳和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第十三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黃偉達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巖土工程設計咨詢所總工程師

本科畢業于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于福州大學巖土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為福建省建設工程設計與施工專家庫專家、福建省土建專業高評委、福州市勘察設計專家、福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庫專家、福州軌道交通專家庫專家。

工作以來,主要從事基坑支護、邊坡防護、地基處理、地基基礎加固等巖土方面的勘察、設計、咨詢、評估業務,完成了數十項省市重點項目,獲得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參與《邊坡致災因素的多尺度監測技術與饋控分析》《軟土地區深基坑開挖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等多個省級課題研究工作,主編《加筋擋土墻支護技術技術標準》、參編《地鐵基坑工程技術規范》《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技術標準》等多個福建省地方標準的編制。主持和參與研發了《一種用于軟土基坑不超紅線的樁錨組合支護結構》《一種變形和內力可控的覆土反彎式懸臂結構 》等8項實用新型專利;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7篇,還參與了《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建筑邊坡工程手冊》等專業手冊有關章節的編寫。

黃德棋

龍巖城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7年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本科畢業,2000年四川大學巖土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長期從事建設工程檢驗檢測工作與相關應用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多專業的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工作,涉及地基基礎、建筑材料、建筑節能的工程質量檢測、評價與缺陷處理;為主承擔完成《偏心荷載(橫向位移)作用下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內力和位移的分析與計算》《低碳環保型毛竹復合土釘墻基坑支護技術及應用》等省重點科研項目研究,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省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專利授權1項;主持完成《巖溶地區灌注樁技術標準》《燒結煤矸石多孔磚(砌塊)應用技術規程》兩項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參與《既有地基基礎可靠性鑒定標準》等3項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在《福建建筑》《福建建設科技》等國內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鄭敏升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福建建工建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浙江大學材料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實驗室技術評審員,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評審員,中國混凝土標準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會長。

長期堅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線,針對省內工程建設中關鍵技術和難點問題,積極研發新材料、新技術。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生態混凝土等技術領域共獲得5項省部級科技二、三等獎,是福建省混凝土技術學科帶頭人,培養了大批青年科技學術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的省重點科研項目《綠色生態砼的研究與工程應用》獲得2013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研究以建筑垃圾生成的再生骨料和工業廢料為主要原材料配制植生混凝土,并成功應用于多個工程項目,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主要完成人的省重點科研項目《現代高強度等級砼工程技術》《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分別獲得2003年、2012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預拌砼生產施工技術規程》《水泥土配合比設計規程》《高性能環保型透水性砼路面磚》等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對預拌混凝土、水泥土等材料的生產和施工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新材料、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推廣應用以及工程質量的保證有重大意義,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何希銓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結構和性能專業,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州市建筑工程檢測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專家組專家,住建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核心期刊《混凝土》第六屆編委會委員,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福建省綠色建筑技術委員會委員,福州大學土建學院碩士生導師(兼)。獲得“十一五”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長期堅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線,針對省內工程建設中關鍵技術和難點問題,積極研發新材料、新技術。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生態混凝土等技術領域共獲得5項省部級科技二、三等獎,是福建省混凝土技術學科帶頭人,培養了大批青年科技學術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的省重點科研項目《綠色生態砼的研究與工程應用》獲得2013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研究以建筑垃圾生成的再生骨料和工業廢料為主要原材料配制植生混凝土,并成功應用于多個工程項目,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為主要完成人的省重點科研項目《現代高強度等級砼工程技術》《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分別獲得2003年、2012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預拌砼生產施工技術規程》《水泥土配合比設計規程》《高性能環保型透水性砼路面磚》等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對預拌混凝土、水泥土等材料的生產和施工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新材料、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推廣應用以及工程質量的保證有重大意義,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張蔚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驗檢測事業部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福州大學材料學工學碩士,教授級高工。福建省第八屆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第九屆土木建筑學會建材分會會長,福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福建省環衛協會建筑垃圾專委會副主任等職。

長期致力于固廢資源化應用、新型建材研發、檢測技術開發等工作。為主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主持或為主承擔了《龍巖地區高嶺土尾礦和煤矸石的綜合利用》《地溝油/廢舊橡膠復合改性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等5項省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究。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省建設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編了《水泥土配合比設計規程》、《透水磚路面(地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等多項行業及地方標準。在《混凝土》《深圳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獲相關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十余項。

周敏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材料測試分析研究所所長,固廢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福州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防水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房建材料分會輕骨料及其制品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防護與修復材料及應用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建筑材料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秘書長。

長期致力于固廢資源化利用、新型材料研發及檢測工作。主持或承擔《鎳渣在綠色建材領域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究》《綠色生態混凝土研究與工程應用》《龍巖地區高嶺土尾礦和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等多項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參編《綠化護坡及生態修復用植被水泥土》《植生混凝土》等國家或行業標準7項;獲《一種鎳渣粉燒制的輕質高強陶粒及其制備工藝》《一種改善不銹鋼精煉爐渣粉磨特性和和活性的方法》等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近年,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林美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環境檢測所所長

本科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于福州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獲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制品與構配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輕質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5 )委員,全國涂料和顏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 )委員,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室內環境及材料測試分會委員。

主要從事建筑工程材料、運動場地材料以及建筑環境的研究、檢測及技術咨詢服務等工作。主持或為主承擔《建筑反射隔熱涂料應用技術規程》《工程用中空玻璃微珠保溫隔熱材料》等國家行業標準9部,其中主持的《建筑反射隔熱涂料應用技術規程》標準編制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主承擔了福建省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 14部,其中福建省地方標準《福建省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應用技術規程》填補了福建省在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技術標準的空白。參與“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低能耗及熱環境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省重大科技專題為核心的集成科技項目《夏熱冬暖氣候區綠色建筑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研究應用》等研究工作,榮獲福建省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2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  

薛軍鵬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建材研究所副所長

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學專業,工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城市更新分會理事、福建省硅酸鹽學會理事、中國砂石協會建筑固廢利用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專家庫專家、福建省工程建設科技專家庫專家。

長期致力于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外加劑、建筑砂漿及高耐久性混凝土技術研究工作。主持承擔福建省科技廳及住建廳重點課題十多項,其中主持省重點科技項目《基于微波吸收特性的廢棄銅渣水泥砂漿開發關鍵技術研究》、省建設廳項目《高性能防腐蝕混凝土總體性能及工程應用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福建建設科學技術獎(源昌杯)三等獎1項,泉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參編國家行業標準5項、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4項,其中主持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等標準編制工作;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余篇。

張琨健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材料測試分析所副所長、材料檢測專業總工

2008年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10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墻體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85)委員,福建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評審員,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材分會委員,福建省硅酸鹽學會理事,福建省產品質量鑒定專委會委員。

長期從事建設工程材料檢驗檢測與相關應用技術研究,主持完成百余項重點工程的建材檢測技術服務工作,主要致力于新型墻體材料與節能保溫材料、金屬材料、建筑防水材料、混凝土耐久性、固廢資源化利用等細分領域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行業標準《型鋼網架整體噴筑速凝墻體技術規程》和福建省地方標準《輕集料混凝土多孔磚應用技術標準》,承擔完成國家或福建省地方標準十余項,承擔省科技廳課題兩項,獲授權發明專利六項,在《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福建建設科技》等國內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陳維燈

福建省建筑科學院有限責任公司固廢研發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建工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博士,高級工程師。

長期致力于水泥基材料高性能化、固體廢物資源化的研究。承擔了國家行業標準《土壤固化劑應用技術標準》《聚合物透水混凝土》以及8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獲得ZL201710748501.1《一種低成本高效軟土固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ZL201711469209.2《一種廢棄土復合處理的固化方法》等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1項;在《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材料導報》建筑材料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篇,參與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ISBN 978-7-112-25036-3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王云新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重慶建筑大學(現重慶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綠色建筑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福建省海峽綠色建筑發展中心理事長,福建省建筑業協會綠色低碳建筑分會會長,國家節能中心專家庫成員,住建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委員會成員,住建部建筑節能門窗標識專家組成員,住建部建筑環境與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暖通空調學會青年委員,第11屆福建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長期致力于綠色建筑與節能低碳咨詢、設計、檢測和科研相關工作。承擔科技部中美政府間合作項目子任務《基于建筑室內外熱環境優化的通風適宜技術》、省區域重大科技項目《平潭綜合實驗區綠色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為主承擔省科技重大專題《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等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和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主編國家行業標準《自保溫混泥土復合砌塊技術規程》《建筑遮陽對室內環境熱舒適與視覺舒適性能的影響及其檢測方法》和多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參與《建筑遮陽產品應用手冊》《中國建筑節能檢測技術》《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導則》等論著的撰寫工作。



李光旭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驗檢測事業部副總工程師

畢業于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全國建筑幕墻門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檢測認證分會副會長,福建省建筑業協會金屬結構與建材分會第八屆副會長,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分會專家組成員,塑料門窗分會專家組成員,建筑光伏應用分會專家組成員,福建省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長期致力于建筑門窗幕墻、通風空調、建筑熱工、建筑節能等領域的工程質量檢測鑒定和技術研究。為主承擔《高層建筑大體積砼溫度裂縫控制技術》《鋁合金門窗工程技術規程》等多項省重點科研課題,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主持了《福建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術規范》《既有建筑幕墻可靠性鑒定及加固規程》等8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參編了《福建省建筑幕墻工程質量驗收規程》等4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承擔了《建筑幕墻工程檢測方法標準》《鋁合金門窗》等10部國家行業標準標準的編制工作;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多篇;參與了《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新技術》《建筑工程檢測技術手冊》等論著與實用手冊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胡達明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副總工程師、綠色建筑與節能研究所所長

畢業于中南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標準化協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福建省海峽綠色建筑發展中心副秘書長等。

長期致力于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技術研究、應用和推廣工作。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低能耗及熱環境改善技術研究與示范》、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等20余項國家級和省市級課題研究;主編了國家行業標準《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地方標準《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等10余部標準,參編完成國家、地方標準10余項;獲得專利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度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住建部“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二等獎、福建省勘察設計二等獎各1項。

曾碧陽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電氣專業總工程師

畢業于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電氣工程師。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電氣分會雙高專家,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利用分會副秘書長。

長期致力于建筑電氣與智能化的設計及研究工作。作為電氣專業負責人完成共50余項大中型工業與民用建筑項目設計,其中2項獲得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20項獲得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在國家CN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篇,其中1篇論文獲評為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的年會優秀論文;作為主編參加了《福建省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等2本標準的編制。

吳鏑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檢驗檢測事業部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本科畢業于天津商學院制冷工程系制冷及冷藏技術專業,碩士畢業于福州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國家認監委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國家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交通工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防火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建筑業協會金屬結構與建材分會秘書長、福建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協會檢測鑒定分會秘書長。

長期致力于建筑物理與設備的檢測和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對建筑物理(建筑節能、門窗幕墻)與建筑設備(暖通、電氣、消防)專業相關工程質量檢驗技術及標準具有較深的造詣。主持和承擔了《高層建筑大體積砼結構溫度裂縫控制技術》《中央空調末端設備風機盤管試驗裝置》《玻璃幕墻“三性”檢測裝置》等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建設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參與了省科技重大專題《夏熱冬暖氣候區綠色建筑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研究應用》的研究工作,該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和承擔完成了《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聲學 室內聲學參量測量》《福建省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技術規程》等10多項國家和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近年,在各類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陳儀育 

福建省建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設備檢測所副所長

畢業于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工程機械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國家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機電)。全國幕墻門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觀察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幕墻門窗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協會建筑機械專家組組長等。

長期致力于建筑門窗幕墻、建筑機械、建筑節能、建筑消防等領域的工程質量檢測、既有建筑幕墻門窗安全性鑒定評估及相關技術咨詢、技術研究等工作。主持和承擔了《超大型建筑幕墻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及系統研究》《超大型建筑幕墻層間變形檢測裝置研制》、全文強制性產品標準《建筑門窗和幕墻產品及制品基本技術要求》等多項科研課題研究;主持和承擔了《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性鑒定及加固標準》《福建省民用建筑外窗工程技術標準》《建筑施工起重機械安全檢測標準》等5部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承擔了《建筑門窗耐火完整性試驗方法》《建筑幕墻耐撞擊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金屬屋面抗風掀性能檢測方法 第2部分:動態壓力法》《系統門窗通用技術條件》等多部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

謝竹雯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綠色建筑與節能研究所副所長

畢業于華僑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建省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節能與能源管理專委會主任,福建省海峽綠色建筑發展中心監事長,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長期致力于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究、應用和推廣工作。完成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建材型光伏構件制造與測試關鍵技術及裝備”、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等20余項國家級和省市級課題研究;完成建筑工業行業標準《建筑用光熱構件通用技術要求》、地方標準《福建省公共機構能耗定額標準》等10余部標準編制;獲得《一種光伏幕墻工程現場性能試驗平臺》等專利6項;參與著作《供配電工程》編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與完成的課題《夏熱冬暖氣候區綠色建筑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研究應用》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福建建筑》2016-2020年度優秀論文獎。

陳定藝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綠色建筑與節能研究所副所長

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專業,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建筑業協會綠色低碳建筑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福建省海峽綠色建筑發展中心理事等。

長期從事建筑節能與低碳技術研究、應用與推廣服務。參與了多項省、部和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包括國家支撐項目“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課題、省重大節能專項等項目,為主負責《福建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路徑研究》等多項省級科技課題,主編《福建省民用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福建省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準》等5部地方標準,參編完成國家、地方標準10余項。在《暖通空調》《建筑節能》等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20來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1項。

薛健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工程建設事業部建筑創作中心主任

1988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

從事建筑設計三十多年,創作設計百多項大型公建或居住小區。主要公共建筑代表作:福建師大體育館、寧德會展中心、福州三迪紅星美凱龍廣場、馬尾中環廣場、長樂會堂、屏南白水洋綜合體、邵武中博大廈、福清蘭天大酒店、福州西客運站、福清康力士商貿中心、仙游婦幼保健院、福建省師大海外交流中心、福清第三中學、福清龍田中心小學、福清龍田中心幼兒園、寧德東僑中學、羅源萬豪城市廣場(三期)、福清規劃局辦公樓、大田清航無人機基地等。主要居住小區代表作:廣西省合山市奇石文化村、安徽淮南湖濱東路拆遷安置項目、廣西北海福融國際、廣東臺山東方豪苑,莆田西天尾花園(二期)、鼓山一號別墅、嘉興香榭水岸、武夷·百花里、安徽宣城東方國際B2地塊、閩清縣橄欖產業園科創中心暨歸鄉青年就業服務中心項目等。

包靖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浙江大學建筑學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分會理事、福建省勘察設計協會建筑師分會理事、福州大學建筑學院校外導師。

長期致力于建筑、室內、景觀一線設計工作,擅長文旅、商業、酒店等類型項目的設計;作為工程負責人及建筑專業負責人、審核人,主持完成共30余項大中型民用建筑項目設計,其中3項獲得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12項獲得福建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及多項優秀建筑創作獎;在國家CN刊物《福建建筑》和《福建建設科技》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作為主編參加了《福建省綠色城區評價標準》等的編制。

鄭柳楊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建設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文物保護與環境藝術研究所所長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設計藝術學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建筑裝飾設計專業高級工程師,福建省建筑裝飾行業協會理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專業碩士導師、福建農林大學校外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建筑裝飾裝修、裝配式裝修、文保與歷史建筑更新、環境藝術等設計施工及相關科研工作,近年主持了建陽考亭書院裝修布展項目、壽寧縣下黨黨的作風建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等項目,設計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省、市設計獎項,并獲得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承擔了福建省建設地方標準《建筑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裝配式住宅全裝修技術標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設計制圖標準》的主編工作,參與了《木塑地板鋪裝技術規程》《福建省健康建筑評價標準》《多彩反射隔熱建筑涂料應用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

鄧建海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福州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建筑專業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

長期致力于建筑設計工作,有堅實的理論知識與較強的方案能力。對各類型建筑如住宅,辦公,學校等都有涉及,特別是民政領域和公安領域建筑有獨到的研究。作為工程負責人與建筑專業負責人完成了五十余項大中型工程設計,獲全國工程設計獎,全省優秀工程設計獎十余項,省優秀建筑創作獎十余項。

顧文凱

福建眾合開發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筑總工程師,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公司建筑文創/人居環境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蘇州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正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從事建筑設計研究工作35年,有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擔任數百項設計工程的項目負責人及主要創作人。擅長社區規劃、康養居住建筑、工業園區、商業街區、文旅業態設計及鄉創鄉建等專業。榮獲福建省優秀工程設計獎及優秀建筑創作獎等11項。在國家CN刊物《福建建筑》和《福建建設科技》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五篇。作為項目負責人及技術審定人主持編制的圖集:《福建省農村住宅設計圖集》閩2006J09-3、4、5;《福建省災后重建農村住宅施工圖 》閩2010J35-C;《福建省災后重建農村住宅施工圖 》閩2010J35-G;并參與編制了3本工程建設標準及行業標準: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福建省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技術標準》DBJ/T 13-375-2021(2021年12月發布)及《燒結煤矸石實心磚和多孔磚(砌塊)應用技術標準》DBJ/T 13-195-2022(2022年1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9月發布的《電滲透抗滲防潮系統應用技術規程》JC/T 60015-2022。

黃祖華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福州大學兼職教授,福建省城市建設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住建廳橋隧專家組成員。

長期致力于橋梁隧道工程檢測鑒定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多次承擔省內重大橋梁項目檢測鑒定及工程質量事故原因鑒定分析工作。為主參與完成多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包括《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依托馬尾大橋設計與施工項目進行大跨度空腹式鋼砼混合連續梁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服務項目》等,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為主參與完成國家行業標準《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及6部福建省工程建設標準的編制工作;近年,在《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水利與建筑學報》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參與了《預應力工程成套檢測技術的研究與實踐》等論著與實用手冊有關章節的撰寫工作。

林云騰

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第二屆住建部道路與橋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長期致力于道路工程材料與結構的檢測和研究工作,在既有道路工程路面技術狀況評價與路面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有豐富的道路工程實踐經驗;主持或參與了《南方多雨地區高透水結構瀝青路面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多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建設科學技術獎(源昌杯)三等獎1項,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編或參編了《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等多部國家行業和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編制。獲實用新型專利2項,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

賴蒼林

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交通部試驗檢測師(橋隧工程、道路工程)。

長期致力于橋梁結構試驗檢測、監測、評估與維養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工作。主持完成數百項橋梁結構的檢測評估工作,具有豐富的結構工程實踐經驗;為主參與完成《橋梁拉吊索損傷演化及其失效模式的聲發射監測技術研究和應用》等4項省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承擔《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懸臂澆筑施工監測技術規程》《沖擊回波法檢測混凝土厚度和內部缺陷技術規程》等2部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主編,以及10余部標準的參編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授權專利4項。

張瑋

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公司路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同濟大學橋梁系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博士,高級工程師,2018屆福建省規劃建設類引進生,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

致力于橋隧結構監測、數字化、智慧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福建省內多座大型復雜結構橋梁的健康監測項目。主持或參與了4項科研課題研究,其中為主負責福建省科技廳課題《城市橋梁集群化監測優化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主編省地方《懸索橋施工監控技術標準》,參編標準2本;主持完成的《結合數字孿生的大跨橋梁智慧管養技術》獲評福建省工信廳“省級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授權專利2項、軟著3項,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篇。

黃學漾

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路橋檢測所橋梁監測與數字化研究室主任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交通部橋梁隧道試驗檢測師。

多年來,致力于橋梁結構檢測評估、大跨徑復雜體系橋梁監測與施工控制、橋梁抗震等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多項國省級科研項目,包括《基于GB-SAR和CNN的橋梁安全性能快速評價方法研究》《強震下大跨徑斜拉橋倒塌破壞及控制研究》等。主編或參編多項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包括《橋梁結構動力特性檢測技術標準》《懸索橋施工監控技術標準》等。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次,在《東南大學學報》《橋梁建設》等專業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要論著有《獨塔斜拉橋模型地震模擬振動臺臺陣試驗》《強震作用下獨塔斜拉橋模型的非線性動力響應分析》等。

邵順安

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畢業于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交通部試驗檢測師(橋梁與隧道、交通工程、水運結構與地基)。現任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專業技術負責人。

長期致力于隧道結構檢測監測、病害評估的研究和應用工作。主持完成數百項隧道結構的檢測評估工作,具有豐富的隧道工程實踐經驗;參與完成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壓電智能骨料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早期強度監測與損傷評估》等科研項目的研究,主持完成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欄桿檢驗評定技術標準》的編制,并參與《沖擊回波法檢測混凝土厚度和內部缺陷技術標準》、《雷達法檢測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技術規程》等多部工程建設地方和協會標準的參編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解建坤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生態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環境保護高級工程師,注冊水資源工程師。獲“國家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一等獎”“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省部級榮譽稱號,“福州市水系綜合治理標兵”市級榮譽稱號,“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榮譽證書。任福建省、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專家、福州市人民政府顧問、福州大學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

長期致力于污廢水處理及再生回用、飲用水處理及安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固廢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的科研與設計工作。主持及參加過《國家863計劃課題“優化混凝水質數據庫、工藝與控制標準”》《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再生水中非常規污染物深度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研發與推廣應用”》《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城鎮黑臭水體治理截污調蓄系統溢流污染影響研究及后評估體系構建”》等13項科研項目(課題)的研究,其中,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6項,市級課題1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發表過國際期刊學術論文8篇(SCI)、國內期刊學術論文11篇(中文核心)、會議論文1篇;申請及獲得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主、參編福建省地方標準5項;主持、校審及設計生態環保工程施工圖共計30余項、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共計60余項,其中包括海外項目5項。

邱香貴

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事業部生態環境設計研究所總工程師

1989年7月畢業于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專業并取得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為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排水)、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工程咨詢師(投資)。福建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專家庫、福建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專家庫專家。

工作業績上,負責完成了多項環境治理、市政排水領域的咨詢、設計項目;同時,負責完成了福建省環保科技計劃項目1項,并在《環境工程》雜志發表論文2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甘孜县| 丹巴县| 民勤县| 绍兴县| 宁化县| 绥宁县| 梅河口市| 石狮市| 盘锦市| 盘锦市| 宾阳县| 襄垣县| 广西| 额尔古纳市| 高台县| 福州市| 巴中市| 嘉义县| 萨迦县| 巢湖市| 乐平市| 抚顺县| 沅陵县| 县级市| 扎赉特旗| 聂荣县| 绥芬河市| 霞浦县| 湖口县| 南和县| 二连浩特市| 永清县| 永川市| 南阳市| 乡城县| 吐鲁番市| 东莞市| 黄山市| 鄢陵县| 巫溪县|